查看原文
其他

在家跌倒 ( 三 )

程萍 瑞士运动知觉学
2024-10-07

人们在意外跌倒后造成的骨折、手术、卧床等引发的一系列治疗,常令人“生畏”。一些幸运的人虽只是有惊无险,但瑞士意外安全委员会在调查中得知,有过跌倒经历的人,特别是岁数大的人群,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,对独自外出活动的信心大幅减弱,活动的范围急剧缩小。而这样的人群正是因为活动量的减少,肌肉的力量逐渐减弱,平衡能力也同时降低,最终不得不减少甚至避免外出的社交活动。



跌倒后遗症加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。克服这样的“恐惧”就不仅仅要将预防跌倒作为主题,更要指导在跌倒后、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,依靠自己的主动意识“从哪里跌倒,就从哪里爬起来”,才能将引发“跌倒后遗症”的可能性降到最低。


那么跌倒后怎样才能做到自己起身呢?

通常预防跌倒的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力量和平衡能力。

 


人们在任何活动中都离不开骨骼和肌肉的配合, 即骨骼起支撑身体的作用,而肌肉起连接骨骼、稳定身体和产生动力的作用。而在跌倒后的起身,尤其是在意外跌倒的情况下,我们的诉求往往是用最省力的方式起身这时人们常忽视重要的一点,方向, 人体运动的方向和地球重心引力的方向。

 

我们一起看图:



如果您在这样的姿势下,会怎样起身?

您起身的姿势是出于本能反应,还是来自经验或是有理论依据?

 

试想:如果我们直接向上起身,运动方向是头向上的运动,而我们受地球引力重心是向下的一个状态,那么就需要直面与重力“对抗”,用更大的力气才能站起。



运动知觉学是研究运动的艺术,将知识运用到日常活动中。其中“运动方向”这一章节讲到了“人体运动的方向和空间环境的方向”。


例如,我们从坐姿起身站起的时候,是一个向上的状态,而多数人会无意识地上身前倾,甚至低头起身。这时上身的重心就会先转移到胯,随着身体上抬,重心逐渐转移到膝盖,到脚面,最终站起。反之, 如果我们用抬头向上拉抬原本在椅子上的重心,起身的姿势就会感觉相对费力。


我们再看下面从平躺到坐起的过程。 

83岁的M老人并没有从平躺的姿势直接坐起,而是转身趴向地面,回到侧身后再坐起。

 


在这看似复杂的动作中,骨骼和肌肉一直在相互配合,顺着地球引力不断地转移重心, 直至坐起。

 

这张四联图的动作,您是否觉得熟悉?是否会联想到小孩学习翻身,坐起的姿势?是的,在婴儿的骨骼没有发育成熟,肌肉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时,他们已经是“运动天才”。而成年后的我们, 更习惯用“力量”,忽略了“方向”和“顺势”。

 

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逐步进入老龄,主动坐回或躺回地面上的活动也相对减少了很多。而预防跌倒及跌倒后遗症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克服对地面的“恐惧”, 学习并且有能力从倒地的姿势,重新站起来。

 

为了方便大家循序渐进掌握,特将练习分成以下三步。

第一步:屈膝站起 点击参见 在家跌倒 (一)

第二步:平坐站起 点击参见 在家跌倒 (二)

第三步:平躺站起

 

欢迎您观看本期的视频, 83岁的M先生在家里为您演示,从平躺在地到起身的完整过程。 

 


让我们一起“预演”顺势倒地和“练习”从平躺到站起, 做到“跌不怕,起得来”。运动知觉学关注人们日常活动的姿势, 用科学理论讲解人们“有意识”和“无意识”下的日常行为。我是首位中文培训师程萍。我希望把预防跌倒的知识传播给更多人, 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。 


 

 参考文献及图片:

New Scientist  Bad balance: why dangerous falls are on the rise around the world

Kinaesthetics Bwegungskompentenz

Beratungsstelle für Unfallverhütung sicher gehen



说明: 
运动知觉学公众号在瑞士注册并通过海外认证。 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如需转载,请留言联系。未经同意 请勿转载 违者必究。




 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瑞士运动知觉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